很多孩子一出生,遇到的第一场大病就是幼儿急疹。突然高烧到 39℃以上,医院里做了一堆检查也查不出什么病,非要熬到烧退了疹子长出来。可是发烧出皮疹,不一定就是幼儿急疹。还有很多病,发烧的同时也伴随有出疹现象,却比幼儿急疹更严重,需要立即去医院就医。
下面就和大家说一下有哪些常见发热出疹的疾病。

皮疹特点:
在宝宝退烧后 24 小时内出现皮疹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退疹出。
幼儿急疹一般遍布全身,胳膊和脖子处比较多,皮疹呈玫瑰色或红色,按压会褪色。
出疹后几小时后皮疹开始消退,1~2 天内基本完全消退。
其他特点:
宝宝体温高达 39 ℃~41 ℃,持续 3~5 天。
可能有软腭红色丘疹、局限性眼睑水肿。
患儿通常一般情况良好,皮疹多是退热后才出现的。
处理原则:
家长应该让宝宝多休息、多补充水分,正确退烧。
一般情况下,孩子不需要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。如果发现宝宝高热不退、烦躁、出现抽搐或其他症状,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。

皮疹特点:
在孩子发热 3~4 天后皮疹会长出,最初长在宝宝的耳后、发际周围,之后蔓延到脸上、四肢和全身。
皮疹为红色的斑丘疹,用手指轻轻按压会褪色,大概 7~10 天后痊愈。
其他特点:
孩子可能会有低烧或其他不舒服的症状。
并发症常见,尤其是肺炎。如果神经系统受到影响,可能会有死亡风险。
处理原则:
需要将患病的宝宝隔离直到皮疹出现后5天,请医生对症处理,无需额外的抗病毒治疗。

皮疹特点:
猩红热的皮疹一般是鲜红色,密密麻麻布满全身,按压会褪色。
在皮肤皱褶的地方通常会有紫红色的线装条纹,宝宝的脸颊因为充血也会变得红红的,口鼻周围则会显得比较苍白。
其他特点:
发热。
多数伴有扁桃体炎或咽炎。
草莓舌(舌乳头是鲜红色,后舌部呈牛肉红)。
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升高。
皮疹消退 1 周后会有片状脱屑。
咽拭子快速抗原检测 A 组链球菌阳性。
处理原则:
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,对症治疗,必要的时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。
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「A 组链球菌」可能引起肾小球肾炎,康复后 2 周视情况回门诊随访。

皮疹特点:
荨麻疹遍布孩子全身,通常为水肿性的红斑,非常痒,皮疹消退后还会留有褐色的斑点。
其他特点:
患病的孩子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。
可能伴有高烧。
血常规检查中会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。
处理原则:
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,寻找病因,进行抗组胺治疗和止痒治疗。

皮疹特点:
皮疹向心性分布,手脚处水痘很少。
一般发热后 24 小时出疹,水痘最初是红色的斑疹,迅速发展成丘疹,孩子会觉得皮肤很痒,之后水痘逐渐变为充满透明液体的疱疹,如果不停抓挠,水痘会破烂结痂。
其他特点:
在孩子出疹前,可能会有发热和其他不舒服的症状。
处理原则:
大多数儿童水痘症状较轻,仅表现为发热和皮疹,这时就把孩子隔离在家里,给与对症处理就行了。
在家护理时,注意不要让宝宝不停地抓挠患处,防止水痘破烂感染。

皮疹特点:
最初是脸上长皮疹,1 天之内皮疹就会蔓延到孩子的脖子、躯干、脚和手掌。
皮疹呈浅红色,分布均匀,看起来与普通的病毒疹没什么区别。
大概 2~3 天后皮疹就会消退了,不会留下任何痕迹,所以有些国家称之为「三日麻疹」。
其他特点:
家长发现孩子低烧时,一般当天就会出疹。
处理原则:
发现孩子出疹,明确诊断后需要隔离,隔离至出疹后 5 天。同时请医生对症处理,无需抗病毒治疗。

皮疹特点:
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,口腔内和皮肤都会长疹子。
口腔内部的黏膜疹常常长在舌头上,最开始是小斑点,后来发展成水疱。
皮肤上的疹子主要长在宝宝的手指背面、手指指缝、手掌、手臂、脚趾背面、脚侧面、脚底、脚跟、大腿和屁股上,不疼不痒, 一般 3~4 天会消退。
其他特点:
孩子的体温常低于 38.5 ℃。
多数宝宝 7~10 日内可以自愈。
因为口腔疼痛,孩子会拒绝进食。
处理原则:
因口腔疼痛,食物应当以温冷的流质半流质为主,不要吃水果果汁,酸性可能会加重疼痛。
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需要适当隔离,家长注意为孩子及时补充水分,观察体温和精神状态的变化。必要时积极就医,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。
介绍完以上几种疾病,最后再为大家总结一下:
1、除了幼儿急疹外,几乎所有的发烧出疹疾病都需要家长及早带孩子去医院就医。
2、患有麻疹、风疹、手足口病的孩子需要暂时隔离起来,以免传染家人或其他宝宝。
3、猩红热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,其他的都不用。
(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)